2024年国内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背景阐述
副猪嗜血杆菌病a是由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 Hps)感染猪只所引发的一种常见疾病。该疾病在养猪业中较为普遍,对猪只的健康和猪场的经济效益造成了显著影响。准确掌握副猪嗜血杆菌病在全国范围内的流行病学特征,对于猪场更有效地防控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海博莱(中国)对2024年规模猪场送检的171份样品进行了病原的抗原检测,并通过对送检样品的季节性分布及送检猪只日龄的详细分析,形成了本报告,旨在为一线养猪生产技术人员提供更多科学的防控思路。
一、样品来源及猪群分布
(一)按送检季节分析
2024年,海博莱(中国)实验室共接收来自29个规模猪场的FTA卡样品171份。其中,春季(3、4、5月份)送检样品46份,占总样品数的27%,这些样品来自7个规模猪场;夏季(6、7、8月份)送检样品97份,占比57%,来自16个规模猪场;秋季(9、10、11月份)送检样品12份,占比7%,来自2个规模猪场;冬季(12、1、2月份)送检样品16份,占比9%,来自4个规模猪场。

图1. 不同季节猪场送检占比
(二)按送检日龄阶段分析
保育前期(<6周)送检样品45份,占比27%,来自10个规模猪场;保育后期(7 - 10周)送检样品45份,占比27%,来自7个规模猪场;育肥期送检样品81份,占比46%,来自11个规模猪场。

图2. 不同日龄送检占比
二、副猪嗜血杆菌抗原检测结果与分析
(一)总体阳性率情况
在171份样品中,共检出阳性样品104份,阴性样品67份,样品总阳性率为61%。在29个送检猪场中,有26个猪场均有阳性样品检出,阳性猪场占比90%。

图3. 送检样品及猪场阳性率统计
(二)不同季节阳性检出率情况
春季:46份样品中,共检出阳性样品23份,阳性率为50%;7个送检猪场中,6个猪场均有阳性检出,阳性猪场占比86%。
夏季:97份样品中,共检出阳性样品57份,阳性率为59%;16个送检猪场中,15个猪场均有阳性检出,阳性猪场占比94%。
秋季:12份样品中,共检出阳性样品11份,阳性率为92%;2个送检猪场中,2个猪场均有阳性检出,阳性猪场占比100%。
冬季:16份样品中,共检出阳性样品13份,阳性率为81%;4个送检猪场中,3个猪场均有阳性检出,阳性猪场占比75%。

图4. 不同季节送检样品阳性率

图5. 不同季节送检猪场阳性率
从不同季节的检测结果来看,秋季和冬季的样品阳性率高于春季和夏季。这一结果提示在临床上需要重视这两个时间段的疾病防控工作。
(三)不同日龄阶段阳性检出率情况
保育前期(<6周):45份样品中,共检出阳性样品31份,阳性率为69%;10个送检猪场均有阳性检出,阳性猪场占比100%。
保育后期(7 - 10周):45份样品中,共检出阳性样品33份,阳性率为73%;7个送检猪场均有阳性检出,阳性猪场占比100%。
育肥期:81份样品中,共检出阳性样品31份,阳性率为38%;11个送检猪场中,8个猪场均有阳性检出,阳性猪场占比73%。

图6. 不同日龄送检样品阳性率

图7. 不同日龄送检猪场阳性率
结果显示,保育阶段的样品和猪场阳性检出率均高于育肥阶段,这与一线临床实践经验相符,进一步强调了猪场生产技术人员加强保育阶段疫病防控的重要性。
三、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建议
(一)药物防控
需要选择敏感性药物,常见的包括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疾病发生后,猪只表现沉郁、采食量下降,常需要肌注给药。
疾病早期治疗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发病严重猪只治疗后也很难清除已经形成病理损伤,治疗价值不大。
耐药性问题非常普遍,药物治疗的猪场更容易出现耐药性问题。
(二)疫苗免疫方案
副猪血清型多,不同猪场、甚至同一猪场常存在多个血清型感染。因此,疫苗选择除了考虑对主要血清型(4,5型)有保护,更重要的是要有更广泛的交叉保护。同时免疫程序的制定也非常重要,以下免疫程序供参考(详情可咨询海博莱技术人员):
6周龄以前发病:母猪免疫(普免2-3次/年或产前2-3周跟胎)+仔猪2-3周龄免疫。
6周龄以后发病:母猪可以选择不免疫,仔猪在发病前3周完成2次免疫(间隔1-2周)。
(三)其他防控措施
需要注意副猪发生常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常见的包括:混合感染(蓝耳),断奶后环境变化、饲喂管理不当等等。因此,控制好蓝耳等混合感染,同时减少断奶后的应激(环境、饲喂)也是副猪防控当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a病原分类学上已更名,现称为格拉瑟菌(Glasserella parasuis),疾病被称为格拉瑟病,基于习惯本文仍以副猪嗜血杆菌病(简称副猪)命名。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