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豆最终成了“烫手山芋”,西班牙猪肉成了“香饽饽”

----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而近日美国对华关税措施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贸易,特朗普政府将关税加到 125%,中国也采取了反制措施,农产品成为 “重灾区”。在这样的背景下,为降低对美国农产品的依赖,保障国内供应稳定,我国积极调整进口策略,在豆粕和猪肉进口上分别转向巴西和西班牙。

对于豆粕进口,美国曾长期是我国重要的大豆供应国,但贸易战使得美国大豆对中国商家的吸引力持续下滑,成为 “高风险” 资产。而巴西作为全球大豆生产大国,与我国保持着良好的贸易关系,且其大豆在价格和供应时间上具有优势,因此成为我国豆粕进口的重要替代来源。

在猪肉进口方面,美国猪肉受关税影响,进口成本增加,进口量同比下降明显。而西班牙是欧盟 “头号” 猪肉供货商,2024 年我国从西班牙进口猪肉 54.1 万吨,占进口总量的 23.7%,是我国最大的猪肉进口来源国。基于此,我国与西班牙签署农业贸易协议,扩大西班牙猪肉在中国的市场准入,以稳定猪肉供应。

豆粕进口转向巴西:量大价优,保障供应

在豆粕进口方面,我国近期出现了罕见的集中采购热潮。从巴西订购了至少 40 船大豆,总量超过 240 万吨,这一数量相当于中国月均压榨量的三分之一。从全年来看,巴西大豆在我国豆粕进口中占据重要地位。2024 年我国进口的 2300 万吨美国大豆全部转至巴西,预计 2025 年巴西大豆产量达 1.63 - 1.7 亿吨,其中约 8000 万吨专供中国市场。

我国每年豆粕使用量巨大,进口豆粕占比达到 60% 以上,此次从巴西的大豆进口量大幅增加,将有效保障国内豆粕供应。从价格来看,巴西大豆当前到岸价比美国低 10% - 15%,每吨便宜约 20 美元。价格优势主要源于以下几点:一是巴西大豆 3 - 5 月的收获期与我国春耕后需求高峰完美衔接,能够及时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减少了库存成本;二是我国在巴西投资建设的港口、铁路等基础设施,使运输周期缩短至 49 天,远快于美国密西西比河的传统运输路线,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三是巴西大豆丰收,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相对稳定。这些因素使得巴西大豆在价格上具有明显优势,有助于降低养猪业的饲料成本。

巴西大豆潜在的短、中、长期涨价因素

从短期看,当前巴西农民因看涨预期普遍惜售,叠加雷亚尔汇率单周对美元升值5%,已推动大豆现货价格周涨幅达3.2%;更紧迫的是巴西南部主产区遭遇40,部分地块单产可能从90袋/公顷锐减至30袋/公顷,若未来两周仍无降雨,整体产量损失恐达15%。与此同时,国际资本正借 中国需求 概念炒作期货市场,CME大豆期货持仓量激增至2.76万手,投机性买盘可能继续推高国际价格。
中期压力则来自供需结构的根本性变化。巴西大豆出口集中在每年2-8月,四季度传统上需依赖美豆补库,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我国对巴西大豆依存度已超80%,四季度可能出现结构性供应缺口。更严峻的是,全球60%大豆贸易量被中国市场消化,欧洲、东南亚等市场的争夺可能形成竞争性溢价,进一步推升采购成本。
长期涨价动力已深植产业链上游。尽管雷亚尔贬值曾带来价格优势,但随着巴西国内农资、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近远月CNF报价已呈现明显上涨趋势。据测算,豆粕每吨涨价100元将导致万头规模猪场年成本增加240万元,而豆粕占饲料成本已达30%-40%的敏感区间。面对多重压力,建议养殖户从三方面应对:优先采用低蛋白日粮技术,通过添加合成氨基酸将豆粕用量压缩至15%以下;把握国内油菜种植扩产机遇,用菜粕替代部分豆粕需求;同时关注连豆粕期货120元/吨的基差水平,适时通过保值锁定成本。

猪肉进口转向西班牙:稳定供应,丰富选择

在猪肉进口方面,我国每年猪肉消费量庞大,约为 5500 万吨,而进口量相对较小,2024 年进口量约 228.4 万吨,占消费量的 4% 左右。其中,从西班牙进口的猪肉量为 54.1 万吨,占进口总量的 23.7%,是我国最大的猪肉进口来源国。

从价格来看,西班牙猪肉价格相对适中。一方面,西班牙作为欧盟猪肉生产大国,具有成熟的养殖体系和稳定的供应能力,能够保障长期稳定的供货;另一方面,此次与我国签署的贸易协议,扩大了西班牙猪肉的市场准入,包括猪肚等此前未获准入的产品,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猪肉进口的种类。此外,西班牙在非洲猪瘟根除和疫苗研发方面有长久的历史经验,其猪肉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较高,这也使得西班牙猪肉在价格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与美国猪肉相比,西班牙猪肉受关税影响较小,成本增加幅度不大。美国猪肉因加征 10% 关税后,成本增加 1.5 元 / 公斤,进口量同比下降 40.3%,而西班牙猪肉凭借稳定的供应链和合理的价格,成为我国猪肉进口的优选。

此次豆粕和猪肉进口策略的调整,对养猪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在豆粕方面,转向巴西采购量大、价优的大豆,能够有效降低饲料成本,保障豆粕供应稳定,为养猪场的生产经营提供有力支持。在猪肉方面,扩大从西班牙的进口,丰富了猪肉供应来源,稳定了市场价格,同时也为养猪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然而,养猪业也需要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在豆粕方面,虽然巴西大豆具有明显优势,但也要注意巴西转基因种子受控于美国企业的潜在风险,长期来看,我国应加速推进生物育种技术突破,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在猪肉方面,要关注欧盟反倾销调查等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以及西班牙猪肉的质量和供应稳定性。

总之,中美贸易战下我国豆粕和猪肉进口策略的调整,是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积极举措,有助于保障国内供应稳定,降低成本。养猪业专业养殖户和养猪场人员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调整采购策略,以应对市场变化,实现稳定发展。


农兜小程序

⇩⇩⇩


如在小程序使用中有任何建议和反馈,欢迎后台留言。

期待与您面对面地交流!



往期回顾


贸易战下的养猪成本: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莫慌!125%关税对养猪业的虚与实

上帝之鞭再次降临:新“黄金家族”抽碎美国关税壁垒


农兜&猪兜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对于猪兜原创文章,其他平台在转载时务必注明出处。特别说明的是,未经允许,禁止对猪兜特别说明的文章进行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刊登的所有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如有不妥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同时请添加官方微信号:smil13121487481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