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温氏天邦等猪企开始卖猪场集团猪企为何卖猪场

2022年,我国养猪业规模化空前加速,从已公布的集团企业2022年业绩来看,牧原股份去年出栏生猪6120.10万头、温氏股份出栏1790.87万头、天邦食品出栏442.15万头……在下半年猪价回暖的市场带动下,各大养猪集团实现销量和业绩暴增。

 

然而,随着2022年底猪价的快速下滑,近期新希望、温氏股份、天邦食品、正邦科技等集团猪企开始出现售卖猪场或资产的消息,这背后究竟是怎么回事?

 

生猪

 

哪些企业在卖猪场

 

首先是新希望,这家营收最大的养猪集团最近宣布,将全资子公司六合生物11个在建猪场项目全部转让给方兴新鑫农牧。根据新希望的公告,通过转让这11个猪场,公司将获得超过9亿元的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收购方兴新鑫农牧是新希望和天府乡村发展集团于2022年11月21日合资成立,两者持股比例为40%和60%,注册资本为10亿元,经营范围包括牲畜饲养、家禽饲养、饲料生产等,双方将在新的平台下依托两方股东资源继续做好经营。

 

天邦食品自2021年剥离饲料、疫苗后,2022年6月份又将史记生物51%股权转让给由史记生物管理层和员工为主导的三亚史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去年12月又拟4269.79万元将含山汉世伟100%股权转让给史记生物。

 

去年8月,温氏股份与神农签订《合作意向协议》,将位于广西崇左的那琴养殖项目、新隆养殖项目、灶瓦养殖项目、逐渌养殖项目及位于云南曲靖的白水养殖项目和相关资产转让给神农集团。

 

更不用说卖猪场“自救”的正邦科技了,去年以来,正邦已将旗下数十家猪场及饲料场转让或部分转让给双胞胎集团、湖北省粮食有限公司等企业。

 

集团猪企为何卖猪场

 

虽然都是在转卖资产,各个企业卖猪场的目的既有相似点,又有不同点,总结下来有以下几点。

 

一是出于优化债务结构的考虑,近年来,养猪集团的扩张武器有两个,一是政策,二是资本,绝大部分企业在业绩飘红的背后,都背负着超高的资产负债率。根据猪场动力网统计各企业研报,17家猪企2022年9月末负债总额达到4076亿元,比年初有增无减。在这其中,上述4家企业的负债率都在60%以上,其中天邦超过70%,正邦更是达到113.82%,已经资不抵债。

 

猪企负债压力

 

在高负债的压力下,部分企业出售一些过剩、闲置资产,及时变现,降低资产负债率,也是一个顺理成章的选择。

 

二是出于行业竞争的考虑,养猪行业的竞争正在由规模转向成本和质量,以高成本换来的无限制扩张肯定不可持续,正邦科技的暴雷就是最好的案例,像温氏、新希望这类入行数十年的企业自然明白敬畏市场这一道理。

 

正如温氏股份所言,“公司清醒地认识到,对目前的公司而言,需要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行业竞争力远比规模和速度更加重要,没有竞争力的规模扩张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三是为了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应对低迷行情的考虑,作为养猪企业,成本领先是每个企业的优先战略。比如新希望,从2021年就开始主动调整发展节奏,放缓新种猪场项目建设,将过去两年为了快速上规模而租赁的种培场、自育肥场根据其成本收益核算逐步开展退租;对部分低效场线进行暂停整顿,合并产能、猪群与团队,集中优势资源以实现更高效率。

 

四是出于应对猪价下行周期的考虑。2022年底以来,生猪价格快速下跌,与此同时,生猪产能还在持续恢复中。据农业农村部最新公布,2022年11月末能繁母猪存栏4388万头,环比10月增长0.2%,同比上年增长2.1%,已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107%,产能大幅增加,处于黄色预警区域。能繁母猪的持续恢复,预示着2023年除非发生重大疫情或变化,否则难以出现大量缺猪的局面。另外再加上高企的饲料成本,作为养猪企业来说,优化和调整产能布局也是未雨绸缪的一大举措。

 

那么,作为养猪人的你,将怎么安排2023年的养殖规划呢?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