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男子承包2000亩荒山如今荒山变成聚宝盆年销售额2300万
1997年,梁立阁大学毕业后到老家河北一家食品厂上班,干到了2002年就说什么也不愿意干了。
他觉得给别人打工永远也没有出头的机会!
于是,这年就和一个朋友一起合伙,跑到北京去开饭店。
可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不仅钱没赚到,因为两个人经验不足,反而自己就赔进去30多万元。
梁立阁只能灰头土脸的回到老家。
听说这件事情之后,朋友们都想过来安慰他一番,可此时的梁立阁却谁也不想见。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就这样,一直在家躺平了整整3个月时间。
很多人都以为他休整一段时间后就不会再折腾了,趁着年轻找份工作好好干也挺好。
可是梁立阁却做出了一个让人吃惊的决定,他要承包荒山去养鸡!
梁立阁怎么突然要去研究养鸡呢?
原来,2003年时,当地政府出台了一个政策,这个政策就是让牛羊下山,柴鸡上山。
因为散养的牛羊对植被破坏很大,为了保护生态,政府要求牛羊等大型牲口必须圈养。
而同时又鼓励大家到山里养殖柴鸡。
就在很多村民跃跃欲试开始筹备养殖柴鸡时,梁立阁也开始行动了,但他第一步要做的事情,可跟其他人不一样。
他从亲戚那里借了80000元,特意跑到青岛,拉回了4台设备。而这些设备正是给鸡孵化的机器。
原来,梁立阁知道,现在很多人要开始大规模养殖柴鸡,自己这个时候去养殖,没有什么优势。
而现在大家最缺的就是鸡苗,自己这个时候做鸡苗孵化的生意,前景一定错不了。
可现在目前还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当地柴鸡数量很少,要想孵化鸡蛋,必须要高价去收种鸡蛋。
“柴鸡就是我们这边的太行鸡,现在很少有人养殖了,因为产蛋量很少,生长速度慢。但这种鸡有自己的优势,所以就算再贵,也得进行孵化。”
梁立阁一边高价收购种鸡蛋,一边孵化鸡苗。
半年时间一共孵化了30多万只太行鸡,而这些鸡苗都被农户买走了,销售额达到40多万元。
仅仅用了半年时间,不仅还清了外债,还让他在大家面前抬起了头,这种成就感和喜悦感不言而喻。
可是,就在他刚刚把孵化鸡苗生意做起来没多久,就在2004年,梁立阁就发现了不对劲。
他发现过来买鸡苗的人越来越少,这是为什么呢?
调查后才得知,这是因为这些鸡苗品种太杂,大小颜色都不一样,根本不是正宗的太行鸡,而且产蛋率越来越低。
此刻,梁立阁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如果自己再不做出努力改变这一情况,太行鸡这个本地品种很快就要销声匿迹。
太行鸡原本是一个蛋肉兼具的地方鸡品种,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区一带。
在上世纪80年代,主要是农户进行庭院养殖,可随着外来鸡品种的不断冲击,养殖太行鸡的人越来越少。
而且没人会注意鸡品种的优选,这就导致品种不断退化杂化,遭到了农户们的嫌弃。
但在梁立阁眼中,太行鸡却有其自身的优点,鸡蛋口感香,鸡肉筋道肉质好。
他决定要做一件大事,要建立种鸡场。只有孵化出纯正的太行鸡,大家才会愿意购买,而自己的鸡苗生意才可以继续做下去。
梁立阁找到了河北农业大学的教授,这位教授一直从事地方鸡种的保种和开发研究工作。
双方通过交谈后达成了协议,教授会提供技术指导,一起共同开发太行鸡这个古老的鸡品种。
“我觉得这个事情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太行鸡由来已久,品质上来说不论是肉用还是蛋用,都是很不错的,现在再不补救,这个品种恐怕以后再也见不到了。”
但这件事情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太难了。
第一步就是提纯。
要选出和太行鸡原始性状相近的鸡,淘汰掉那些差异比较大的鸡,让种群纯度一点点提升起来。
而第二步就是要提高太行鸡的产蛋量。这就需要不断的从母鸡里选出那些产蛋量高的母鸡。
用这些母鸡产的蛋继续孵化,再选出产蛋量高的,一代代周而复始。
而这项工作就尤为繁琐,需要记录每只鸡的产蛋情况。可想而知,工作量有多么巨大。
这个时候,梁立阁还在经营孵化场,他只能用卖鸡苗的钱,来贴补育种场的运行。
“开弓没有回头箭,我每年都要投进来几十万元,就是为了太行鸡,我认准了这件事,一定要做成功为止。”
话虽这么说,但没有一个人知道梁立阁是怎么熬过来的,整整11年时间,为了提纯太行鸡品种,他用了11年时间。
到了2015年,太行鸡的产蛋量已经稳定在了200枚左右,最高的可以达到220枚。
这个消息一传出来,很多人都为他竖起大拇指,因为这么多年的苦苦坚持大家有目共睹。
而过来买鸡苗的养殖户也增多了,这一年孵化太行鸡鸡苗350万只,销售额达到了1000多万元。
而就在这个时候,梁立阁终于可以实现自己的计划了。
“虽然提纯工作完成了,但太行鸡还是养殖周期长,产蛋量也没有优势,所以我必须扬长避短,让人们看见它本身的优势才行。”
梁立阁知道,太行鸡的优势正是它独特的口感和肉质紧实,为此,他承包2000亩山地,自己养殖20000只太行鸡。
为了可以让鸡充分运动,平均每亩地只有10只鸡。
可想法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这2万只鸡一放进大山里,麻烦随之而来。
一开始,梁立阁就在大山里建了30多个鸡舍,这些鸡舍均匀分布在山上,外形也一样,他本打算让鸡可以均匀分布在这些鸡舍中。
可事实上,有的鸡舍晚上只有10多只鸡,而有的鸡舍却快挤满了。
他的妻子也是无语对他说道:
你以为你的鸡能懂事么?你想让300只鸡一个鸡舍,它们就能乖乖的分开么?那鸡舍都长得一样,别说鸡了,我也分不清!
不仅有的鸡舍空空如也,有的鸡舍快被挤爆了,还有更多的鸡选择在树上过夜,根本就不回来。
2000亩山林,可以说到处都是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梁立阁只好求教专家。
没想到专家真的有办法,专家让他把鸡均匀分布在每个鸡舍里,然后关一周不让外出,每天按时喂食喂水。
这样一来,鸡就会熟悉身边的环境,也会熟悉住在同一个鸡舍里的伙伴。更有甚者,鸡舍里面的架子上面,哪只鸡站的位置都是固定的。
就这样,这些鸡被关了一周,再放出来之后,一个鸡舍的鸡就会在一起活动,等到了晚上,也会一起寻找熟悉的伙伴再回到鸡舍中。
这一操作把其他养殖户看的一愣一愣的。
“真神了,这鸡还能像人一样,晚上了就知道回自己的家,不到处乱跑,等哪天我也试试看看行不行。”
梁立阁每天和工人都细心照顾着这些鸡,几个月后就开始下蛋了。
按理说鸡下蛋可以卖钱是件好事,可对梁立阁和基地里的工人来说,无疑是个噩梦。
因为鸡都是散养在山林里,鸡每天到处乱跑,下蛋也是随心所欲,走到哪里下到哪里。
而且有些鸡为了安全,特意找那些不容易被人发现的地方,等到大家漫山遍野辛苦的找鸡蛋时,发现很多鸡蛋已经坏掉了。
“天天上山捡鸡蛋啊,面积太大了,一走就是几个小时,每天晚上回来整个人都不好了,感觉这腿都不是自己的了。”
不仅人累的够呛,鸡蛋损耗也非常大。为此,梁立阁就在鸡舍旁边修建了鸡窝。
可是很多鸡并不买账,仍旧我行我素,想在哪下就在哪下。
这可怎么办呢?
这时候,一位工人给出了一个主意,告诉他可以在鸡窝里放乒乓球或者一个鸡蛋作为引蛋。
因为鸡看见了就知道这个地方是安全的,可以下蛋。而且第一次选择这里,以后下蛋也就不会再更换位置。
梁立阁惊喜的发现,这招果然有用。
如今鸡和鸡蛋都有了,他开始寻找销路。
王金正,是一个老板,他在石家庄开了12家饭店,每年光是鸡肉就需要1600多吨,梁立阁通过朋友的介绍认识了他。
可在一开始,对方并没有答应。因为作为连锁饭店的老板,对鸡肉的品质尤为注重。
同时梁立阁的鸡价格也不低,很难打动对方。
但梁立阁却不急,而是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专门请了一位做鸡的大厨,带着几只鸡再次找到王老板,现场做了几道美食请他品尝。
不仅如此,又邀请对方来到基地参观,亲自看看自己的养殖环境。
“我去看了之后感觉特别好,鸡都是散养的,而且经常能看到鸡飞来飞去,这品质真的没的说,虽然价格有点高,但优质必然优价嘛!”
梁立阁很顺利的和他达成了合作,一只鸡卖价100元,鸡蛋1.5元钱一枚。
靠着这个办法,先后又与多家饭店和超市达成了合作,靠着品质,受到了顾客的欢迎。
“他家的鸡我买过,用来炖汤是最美味的,小火慢炖几个小时,汤里都是黄黄的,味道非常鲜美,而且鸡肉特别有嚼劲。”
销售渠道逐渐打开之后,梁立阁又做了一件事情。
他买来航拍器,整天用航拍器在基地里飞来飞去,他要把自己的航拍景象放到网上和朋友圈里,让大家更清晰的知道自己的养殖环境。
这个做法吸引了很多网友的注意,线上销售也成功开启。
2019年,梁立阁公司的销售额达到了2300多万元。
共带动当地2000多农户一起养殖太行鸡,他免费提供鸡苗,养大的鸡公司包回收。
“真的特别感谢他,以前咱们养鸡也不赚钱,都是自己吃吃,现在跟着他养鸡都挣钱了,每年能有好几千块呢!”
如今,梁立阁的计划是养殖更多的太行鸡,带领大家继续增收致富,而接下来,他也要尝试太行鸡的深加工产品。
10多年的坚持,硬是把濒临灭绝的鸡品种,变成了现在的带领村民致富的宝贝,梁立阁把坚持和毅力阐述的淋漓尽致,这样的致富带头人值得赞美!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