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从脂肪代谢角度看肉鸭病毒性肝炎为何独爱17日龄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1型鸭肝炎病毒引起的7日龄以内雏鸭的一种接触性致死率达95%以上的传染病,当然其他日龄也有感染,但1-7日龄致死率之高,令人不解,防不胜防。临床以肝脏肿大、有点状或瘀斑出血为主,通常可见肝脏颜色变淡,表面呈斑驳状,主要以脂变和增生为主。有时脾脏呈斑驳状,许多病例肾脏肿大,血管充血。
其中不同代次的胚胎传代毒与环境带毒是引发本病的主因,而流感、沙门氏菌病、霉菌毒素中毒等可加剧病毒性鸭肝炎感染的几率,但后边这些因素单独感染雏鸭时则很少引起肝脏脂变和增生的情况。
鸭肝炎引起的肝脏病变我们可以看做是一种肝硬化,而肝质变引起的一系列脂质氧化和氧化应激对肝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
为了弄清鸭肝炎病毒对雏鸭的易感性的特点,我们对生长期肉鸭的肝脏脂代谢进行了研究。
材料和方法:
4 2只1日龄樱桃谷雏鸭自由采食,分别于饲喂后的第3、7、1 4、2 1、2 8、3 5、4 2d进行分批剖杀,采集肝组织和血浆,进行血浆内脂代谢相关指标: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 (HDL),甘油三醋(GT)和总胆固醇(CHOL)的检测;索氏提取法测定肝脏内粗脂肪含量、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检测中性脂肪含量和常规石蜡切片进行肝脏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法测定PPARr(过氧化物体增殖物受体)动态变化。详询:一三2 五6四1 零2零8
结果:
血浆T C和LDL浓度在3日龄时浓度最高,分别为14,8 7士2.7 7mmol/L与7.78士1.89mmol/L,和其他日龄相比极显著的高于7日龄以后鸭血浆内的浓 度 ; T G和H D L 浓度变化呈现波浪状,但是在第7日T G的浓度最高为2.63士0. 5 8 mmol/L,HDL的浓 度 较 低为3.63 士0.4 mmol /L 。3日龄雏鸭肝脏粗脂肪最 高为38.65士5.43 %,随日龄增长逐渐下降,21日龄后趋于稳定10 %左右,中性脂肪的含量和粗脂肪的含量变化一致。镜下可见7日龄前雏鸭肝组织内大量空泡,14日龄才能明显的观察到肝小叶。肝组织内PPARr阳性信号随着雏鸭日龄增长而 增强,到21日龄以后变化不明显。
讨论:
根据上述的结果3日龄时雏鸭肝脏内脂肪含量最高,3一1 4日龄肝脏脂肪处于高代谢(转移)的状态。因此在此时雏鸭肝脏如果受到病毒的攻击,就会抑制脂肪代谢,大量的脂代谢中间 产物聚集,也包括大量自由基的产生可能是导致这一时期雏鸭易感的原因之一。
分析:
在肉雏鸭阶段添加胆汁酸可提升脂蛋白的合成能力加速转移肝内脂肪,同时缓解肉鸭前期尤其1-7天因缺乏胆汁而不能有效吸收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问题,这些维生素又具有强大的抗氧化对抗自由基的能力。 发布于:山东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