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今年多家猪企因环保问题被开罚单到底该如何避免被罚

近期,养猪企业因“环保问题”被开罚单的新闻屡见报端,罚款金额累计逾千万元。

 

例如,2022年10月22日,海南12345针对文昌市京基智农养猪场项目污染问题,向环保志愿者转发了海南省环保部门的回复称,已经对这个项目环境违法行为依法进行了立案调查6宗,累计罚款981万元。

 

今年8月第三周,《每日经济新闻》等发布的“A股绿色周报”数据显示,包括华统股份、傲农生物、唐人神等在内的多家上市猪企环境风险高企,分别收到54万、21.25万和责令限制生产的环保罚单。

 

警惕!今年多家猪企因“环保问题”被开罚单!到底该如何避免?

 

为何在严格监管的背景下,还会出现屡遭罚单的情况?面对环保和经营的双重压力,养猪人又该如何破局?

 

缘何屡遭罚单?

 

近年来,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区域的逐渐集中,养猪行业从饲养、屠宰到加工等各环节均会造成环境排污量的增加,且具有量大面广、瞬时性强、构成复杂等特点,是我国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和巨大挑战。目前,养殖场在环保治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养猪场粪尿污水排放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一些养猪户对养猪场粪尿污水排放量和污染程度缺乏足够的认识,以致只管养猪不管排污,经常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情况。实际上,猪只食量大、粪尿多,粪尿污水浓度高。有数据显示,一个存栏6000头的猪场,每天消耗饲料约12吨,约产生猪粪12吨、猪尿19吨、污水约70-150吨,排放量较大。一个万头猪场的排污量相当于2.5万人的排污量。如果不对污染物加以处理,会对周围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2、猪场环保投资不足,工艺设施不完善

 

规模养猪场大量的粪尿污水必须经过处理才能转变成肥料、能源(沼气)等可利用物质,这就需要投资。数据显示,国外养猪场一般用于环保的投资占总投资额的20%-25%,而我国大部分猪场环保投资不足10%。现在建一个万头猪场总投资为800-1000万元,环保投资达到80-100万元的养猪场寥寥无几。投资不足,工艺设施肯定不完善,粪尿污水不能完全处理及利用,“达标排放”也只是一句空话了。

 

3、规模过大,超出环境承载能力

 

规模养猪场即使建设在适养区,也有个环境承载能力问题,规模与环境要匹配。猪场粪尿污水处理后必须就近利用,特别是污水,否则运输成本太高。菜地、鱼塘、果园、茶园、牧草地和其他农田都是猪粪尿、沼液、沼渣的好去处,当然,适量施用很重要。有些地方由于认识不足,盲目扩大饲养规模,动不动就搞成几百万头养猪大县。小县城、大规模,猪粪尿污水无法就近处理利用,这是养猪与环保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4、猪场场址选择错误

 

2006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规定:禁止在生活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建设畜禽养猪场和养殖小区。但由于许多地方早期甚至没有规划畜牧、限养区和适养区,以致有不少规模养猪场建在禁养区内。

 

警惕!今年多家猪企因“环保问题”被开罚单!到底该如何避免?

 

解决之道

 

“猪粮安天下”,解决养猪业的环保问题绝对不是简单的禁养限养就能解决的,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不仅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的引导,也需要市场参与主体的积极改变。

 

首先,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养殖场的环保意识。政府可以借助网站、微信、微博、抖音及其他宣传渠道,广泛传播环保知识、环保政策,不断提高养殖场的认知度,提高其环保意识。同时,政府主管部门也应根据我国养猪业现状,针对不同养殖区域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促进养猪业高质量发展。例如,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就明确畜牧业发展规划应当统筹考虑环境承载能力以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合理布局,科学确定畜禽养殖的品种、规模、总量。

 

其次,养殖场也应结合自身条件,加大环保投入。在这方面,一些富有社会责任感的规模猪企,也在不遗余力地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

 

有消息称,牧原股份近四年在环保节能方面累计投入超过75亿元,在节能减排、种养结合、回水利用、除臭灭菌等方面加大环保创新、提升环境治理标准,引领养殖和生态环境和谐共生,致力做到“零排放、无隐患、无臭气、降雾霾、碳减排”,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温氏股份在环保方面的投入超36亿元,推动畜禽粪污减排增效、种养循环、绿色低碳等核心技术攻关,在北方、华南、华东等区域因地制宜推行五类种养循环模式,主要包括“猪—沼—粮”“猪—沼—草”“猪—沼—菜”“猪—肥、水—粮”及肥水就近就地还田利用。

 

2017年,新希望董事长刘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其新建项目的环保投入占到整个项目投入的12%-15%,包括污水处理设施、有机肥加工、病死猪处理和管网建设等,体现到养猪成本上,“环保工程硬件投入+运行费用”约占到一头断奶猪完全成本的16%左右。

 

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的中小散养殖场而言,虽然不具备大规模投资环保的条件,但是可以依托于自身条件和资源,发展种养结合的小型农场模式,进行生态养猪、福利养猪等。

 

再次,发展适度规模,不要盲目扩张。2020年9月27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因地制宜发展规模养殖。养殖场应结合自身的经济实力、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等,合理规划发展目标,由小到大,逐步发展。

 

最后,合理选址,科学布局,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例如,对于禁养区,国家已有较为清晰和明确的界定,像居民集中区、学校区域、自然保护区、文物文化区、风景名胜区和居民饮水水源地等,都属于禁养区。如果恰巧猪场正处于上述区域,就需要另谋他处。

 

写在最后:环境保护,不仅可以为大家换来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洁净的水和新鲜的空气,也能促进企业的良性运转。尤其是对于养猪业来说,良好舒适的环境,也能促进猪只的健康发育,实现生产的良性循环,经济效益的提高。作为养猪人,我们应该提高认识,重视环保,平衡环保与企业发展,做到可持续发展。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