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移动5G大数据赋能智慧农业为乡村振兴插上智慧翅膀

齐鲁壹点记者 张磊 通讯员 任媛媛山东省作为小麦生产大省,如何提高小麦产量,既是山东省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德州分公司党委始终将人民群众所忧所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推进“新征程、新动能、新作为”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将5G+大数据赋能智慧农业,将党建引领融入乡村振兴,为小麦增收增产插上智慧“翅膀”。“天空地”多维场景打造智慧平台。如何加强冬小麦春管,实现小麦科学管理,让种植户实时监控小麦生长,力保全年第一季粮食夏粮的丰收?山东宁津农业局急需破解这道难题。德州宁津分公司党支部坚持在公司数智化转型升级、拓展信息服务蓝海中当先锋做表率,在积极拓展数智化市场空间过程中了解到当前冬小麦苗形势及面临的监管难题,历经半载攻坚,通过20余次研讨、磋商,与宁津县农业局达成“小麦促弱转壮”方案,深入推进“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建设全省首创、覆盖全县的“天空地”一体化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实现“遥感卫星7‘天’动态更新+无人机隔‘空’监测+‘地’面传感”多维度场景采集和分析农业大数据信息,目前已建设10套田间四情监测点,实现苗情、墒情、病虫害和环境监测全县覆盖。同时开发微信小程序,实时向种植户手机发送管理方案,方便农民实时查询地块土壤、气象及大宗农作物价格指数等,让农民种地更轻松。5G“全程监控”为农作物生长保驾护航春来农事忙,科学管理是保障。“这块地土壤湿度多少,氮磷钾等含量多少,大数据平台上看得明明白白,我们能准确推算出这块地下一步如何管护”,种植户这样说到。通过与农业局合作建设天空地一体化智慧平台和数字乡村项目,实现了对农作物生产的全程监控、全周期管护。产前,根据地块大数据模拟出每个地块的产量,科学推算出每个地块种、水、肥、药的总需求量。产中,运用“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动态监管作物长势,科学推荐小麦生长需求符合的灌溉、施肥、施药策略。产后,运用遥感信息和作物生长模型,模拟成熟度和天气,决策收获,有效助力小麦夺高产。目前,已开展原有平台升级改造、开发6个农业农村一张图,建设20个智慧农业大棚,购买并改造无人拖拉机和无人收割机,监测全县70多万亩小麦,探索出一条数字乡村发展新模式,加快了现代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助力数字乡村建设。三重效益锻造“民心红利”小麦覆陇黄,丰收入盛景。走在山东省宁津县乡村的田间地头,空气中弥漫着麦香的味道,一眼望去,金黄的大地一派丰收的景象,今年小麦丰收再创新高,“天空地”一体化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功不可没,成为乡村振兴的“数智引擎”。德州宁津党支部坚持将政企产品作为打造科技兴农、数字强农的平台,助推“人心红利”持续释放。收获经济效益。相较于传统感知监测系统,遥感网、物联网技术获取数据范围大、数量多、速度快,可以客观、准确、及时地提供作物生长信息,硬件成本节省80%以上,人工成本节约70%以上。根据农作物自身特点,建立其成长模型,提供海量数据存储、智能分析、科学决策等功能,预计平均增产10%以上,节水20%以上,节肥30%以上。收获社会效益,“天空地”大数据平台通过卫星、无人机遥感、5G通信以及作物生长模型技术,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为作物生产决策提供支持,帮助农民及时发现问题,定位问题位置,为农业生产插上智能化翅膀。收获生态效益,以“数字土壤”深入种植前端,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引导农民规范生产、科学施肥、合理用药、遵循自然、倡导生态平衡,避免化肥过量施用,进一步加强了农业面源污染源头控制,全力保障农业生态安全、可持续绿色发展。该项目在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5G应用创新二等奖,示范点获得“山东省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称号。2022年3月14日晚央视《新闻联播》播发《粮食主产区抢农时 加强冬小麦春管》,对该项目进行了报道。杨杰书记强调,“要急需为农民群众、农村家庭、农业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德州宁津党支部也将积极发挥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主力军的作用,聚力推进“五个新”和“七个创新”,以数智化技术为乡村填平“数字鸿沟”,不断奔赴乡村振兴的星辰大海。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