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越秀农牧李鹏伟场长:立体养殖、智能降本,这家国企猪场如何领跑大湾区?丨《卓越场长访谈》第1期

为进一步提高生猪养殖场场长技能和管理水平,推进广东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于2025年在广州市举办第二期卓越场长培训班。并根据个人资历、领导能力、养猪技术、管理生产、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个人资源管理和信息管理等指标评选出2025年“第二期卓越场长”。


为发掘优秀猪场养殖技术和管理特色,交流探讨高质量的健康养殖理念和实战经验,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携手养猪信息网,组织策划了《卓越场长访谈》专栏,对获评“卓越场长”的代表开展深度采访,促进养猪技术交流,推动猪业健康发展。


第一期《卓越场长访谈》作客嘉宾为2025年“第二期卓越场长”,封开越秀农牧有限公司李鹏伟场长

李鹏伟


封开越秀农牧有限公司


2025年第二期卓越场长



总投资33.38亿元,越秀集团在肇庆打造战略性标杆项目

Q:请您介绍一下猪场的概况。

李鹏伟:封开金装项目是越秀集团在肇庆地区打造的战略性标杆项目,采用"立体集约、科技环保"的现代化养殖模式。项目总投资33.38亿元(含1.5亿元光伏投资),总占地面积6379亩,建筑面积97.43万平方米,共分三期建设,三期年出栏生猪108万头。项目创新采用"3层母猪楼 6层育肥楼"的立体养殖模式,配套36万吨饲料厂及110kV变电站等完善的基础设施。目前一期工程已于2023年第四季度投产,现存栏生猪16万多头,第一期满产后年出栏36万头,年产值约7亿元。

精准定位,应对挑战抓机遇


Q:您认为当前养猪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机遇分别是什么?封开越秀猪场在这样的行业环境下,有着怎样的定位和发展目标?

李鹏伟:当前行业面临四大挑战: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环保要求不断提高、非洲猪瘟等疫病防控压力持续存在、国际形势导致饲料原料价格波动。但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年猪肉消费量超过500万吨,市场缺口显著;各级政府也大力支持规模化养殖发展。

作为越秀集团在肇庆的首个大型养殖项目,我们定位为:立足大湾区市场需求,以"立体集约、科技环保"为核心理念,通过自繁自养体系保障优质猪肉供应,致力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养殖新标杆,充分展现国企的责任与担当。


创新 3380 楼房养殖模式,破解楼房养殖难题

Q:请问猪场采用的3380楼房养殖模式具有哪些特色?针对楼房养殖面临的问题,猪场采用哪些应对措施?

李鹏伟:我们公司采用的3380楼房养殖模式具有显著优势:

1、土地利用率提升至传统平层养殖的5倍,6379亩用地中养殖用地仅占32.6%,其余4100亩为消纳林地,实现种养循环

2、创新性的分层隔离设计实现了"配种-分娩-保育-育肥"全流程垂直化管理,生物安全等级显著提升。

针对楼房养殖的特殊挑战,我们采取了多项创新措施:

1、开发"液压升降平台 智能传输系统"的楼层物流解决方案,6层育肥楼配置3m×4m、载重2T的专用运输平台,有效解决物料垂直运输难题。

2、对空气过滤系统投资大、能耗高的问题,优化设计了分季节运行模式,在保证生物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能效最大化。

自动化与批次化协同,提升养殖效率

Q:猪场在自动化设备应用和批次化生产方面的情况怎么样?有哪些特色?

李鹏伟:在自动化设备应用方面:

公司创新采用"饲料厂散装仓→中转料塔→舍内60塞盘"的全封闭运输系统,育肥楼料塔可存储2.5天用量,母猪楼存储3天用量,确保饲料供应稳定。

环境控制系统实现智能化运行,夏季采用纵向通风(产房风速1m/s、育肥舍1.5m/s),冬季切换为垂直通风模式,温湿度控制精度达±0.5℃/±5%。

在自繁自养批次化生产方面:

公司选择高效的四周批生产模式,为此我们母本选择产仔高、母性好的优质法系种源(大约克、二元母),终端父本匹配的是优质的丹系杜洛克。窝均断奶12头以上,商品猪170日龄左右可达120kg,料肉比在2.38-2.50,屠宰一级猪比例在91%以上更适配大湾区高端市场需求。


严格把控种猪质量,保障繁殖性能

Q:在种猪培育方面有哪些关键技术和管理经验?如何保证种猪的质量和繁殖性能?

李鹏伟:我们建立了严格的种猪质量保障体系:

引种隔离期延长至42天,配套"三防网 初效过滤墙"(分娩舍)及"初效 亚高效过滤"(公猪舍)系统,空气过滤效率达95%以上。

我司各项目均采用后备猪自供的母猪群闭群繁育模式,更新的后备猪均来自于本项目的扩繁线或者扩繁群。我们封开每条生产线3380头母猪中有380头的母猪扩繁群,每个批次配种大白纯繁17头,长大二杂50头左右,生产的后备母猪在本线的后备培育区独立管理,杜绝由频繁引进后备猪带来的疫病风险。

部署AI行为分析系统,智能化应用成效显著

Q:猪场在智能化设备的应用情况怎么样?

李鹏伟:我们的物联网系统实现猪只体温、采食等数据的实时采集,异常预警响应时间缩短至30分钟以内。2025年将部署AI行为分析系统,预计可大幅减少人工巡检工作量,智能化应用成效显著。

光伏供电系统年发电量1200万kWh,占全场能耗18%,配合余热回收系统,总能耗较传统猪场降低25%,年节省电费180万元。

打造专业团队,强化人才培养

Q:猪场团队构成是怎样的?如何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以提升他们在养殖技术、疫病防控等方面的能力?

李鹏伟:团队构成方面:

我们的生产团队由生产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和一线操作人员组成,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梯队结构。生产管理人员负责统筹生产工作,主导生产规划、日常运营管理及流程优化;技术骨干主要负责种猪培育、疫病防控和智能化设备运维等核心技术领域;一线员工则严格把控生产环节的具体执行。这种分工明确的组织架构既确保了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又保障了技术落地的专业性,同时提高了生产执行的精准度。

人才培养方面:

  • 在员工培养方面,我们采取“理论 实践”双轨模式

针对新员工,我们需完成配种、保育、育肥岗位各3 个月轮岗,考核通过后上岗,确保熟练掌握自动化设备操作和应急处理流程。

  • 针对生产骨干员工,公司实施"双提升"培养计划

技术提升:定期选派参加行业高端技术培训,重点强化智能化设备运维、种猪基因选育等核心技术能力;

管理提升:通过参与项目管理、轮值主管、专项骨干培训等方式,培养其团队管理和生产统筹能力。表现优异者可进入公司人才储备库,作为场长后备人选重点培养。

" alt="图片2.png">

全方位成本控制,提质量增效益

Q:猪场采取了哪些策略来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又不影响猪群的生长和生产效益?

李鹏伟:精益成本管控,我们建立了全方位的成本控制体系:

生产满负荷:我们实行满负荷均衡配种:28天批次化生产,实施闭群管理,提升管理效率。

饲料成本管控:配套36 万吨 / 年饲料厂,实现玉米、豆粕等主要原料自主采购,同时根据猪只生长阶段精准调整配方,较外购饲料成本现状降低,2025 年一期饲料厂投产后,预计年节省饲料费用 4500 万元。 

环保增效:打造了"污水处理 种养结合 能源回收"三位一体的循环经济模式,采用UASB CSTR工艺日处理污水4000m³(COD≤200mg/L);配套4100亩消纳地(2200亩桉树 1650亩松树 580亩经济作物);沼气日提纯产1万m³天然气,创收2.5万元/日,实现环保与经济双赢。

能源消耗优化:光伏电站年发电1200万kWh,电费成本降低0.15元/kWh,年节省电费 180 万元。

产业链布局,重点推进三大战略

Q:封开越秀农牧有限公司接下来有哪些具体的发展规划和目标?

李鹏伟:三期全部满产后我们年出栏达108万头,并且会配套建设肉食品加工基地,形成产业链布局。

封开越秀农牧未来发展将重点推进三大战略:

产能提升:三期项目全部达产后实现年出栏108万头,配套建设肉食品加工基地,打造"养殖-销售-加工"产业链。

绿色创新:持续优化"立式帘水喷淋"除臭系统(效率22.15%-45.15%)及10公里防臭隔离带,提升有机肥产能至200吨/月,推动生态农业发展。

社会效益:带动400 就业岗位(技术岗占60%),薪资水平超过当地社平收入,通过生猪产业园区的建设,集聚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我们将通过全产业链布局、技术创新和社会责任实践,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来源:养猪信息网

编辑:王诗虹

注:文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版权归原作所有,向作者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