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淡水鱼,在过去农村很多小孩子去田里干活,或者是捞鱼的时候都能抓到泥鳅。
而在河里面当时还有一种大号的“泥鳅”,它的个头要比泥鳅大得多,但泥鳅有着“水中人参”的美称,而这种大号的泥鳅却被人嫌弃,很多人当时常钓到它也是直接踩死扔掉了,或者是拿回家喂猫狗了。
殊不知这种鱼如今成为了稀罕货,一斤售价要上百元,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种大号的泥鳅并不是泥鳅,它只是长得很像泥鳅而已。它的学名叫中华刺鳅,是刺鳅科、中华刺鳅属的一种淡水鱼类。在民间一般叫它刺鳅、刀鳅、钢鳅和刀割等。
这种鱼长得和泥鳅非常的相似,但泥鳅是一种很温顺的动物,可以随便去抓它。可是刀鳅却不一样,它可不会任人宰割。如果你去抓它,就会被它伤到。就是因为中华刺鳅的背上有一道不太明显的倒刺,非常的锋利。如果不注意去抓它,就很容易被它划出一道口子。
在过去很多人说刀鳅难吃,或者是说这种鱼不能吃,也是因为它背上的倒刺。记得小时候去河里钓鱼,或者是捞鱼的时候,就经常捞到刀鳅。但大家都说这种鱼不好吃,一般的处理方式也很简单,那就是直接踩死了再扔掉。因为如果不把它踩死,徒手去取钓钩,不仅难取下来,而且还有可能被它伤害到。
笔者猜测在之前很多人嫌弃刀鳅,就是因为它过于危险,对它失去了好感。再加上有些人也根本就没有吃过刀鳅,就是听别人说这种鱼不好吃,然后就也给它下了难吃的定义,实际上这是对刀鳅的一种误解,如今它在市面上都要卖到上百元一斤还很难买到,而这就是刀鳅为自己最好的正名。
真的应验了一句网络语:曾经的我,你是爱理不理,如今的我你却高攀不起!
从之前被人嫌弃认为难吃的刀鳅,到如今成为了香饽饽,能卖到上百元一斤,为何刀鳅鱼能迎来如此大的转变呢?
这实际上也是有多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刀鳅鱼本来就不难吃。之前有些人说它难吃,那是对这种鱼的误解。刀鳅鱼不光是不难吃,而且非常美味,同时它的营养价值还很高。
刀鳅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淡水鱼类,它是有着很高食用价值的,并且它的肉质鲜美,个头也比泥鳅更大,所以肉厚刺少口感佳,再加上它的营养丰富,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矿物质,这些方面的优势都要远超泥鳅。正是因为很多人知道了刀鳅鱼的鲜美,才逐渐爱上了这种鱼,特别是把它做成鱼干吃味道更鲜美。
其次,如今刀鳅的数量很少了。刀鳅可不比泥鳅,它对水质和生长环境有着更高的要求,这种鱼一般多生长河流、湖泊、水库等水草多的浅水区,它是一种底层的肉食性杂鱼,主要以小虾、水昆虫及其幼虫等为食。而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水质要求高,如果水质受到破坏和污染了,它们就难以存活了。
可是在近些年因为很多地方拦河筑坝,还有工业废水、污水排放到河流里面,再加上农业上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导致很多的河流水质受到破坏和污染了,于是刀鳅鱼数量也就大量减少。
从价格和市场需求来看,刀鳅鱼确实是一种很有经济价值的鱼类,不过要想养殖它也是有难度的。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养殖环境,刀鳅鱼的养殖可比泥鳅要难多了,泥鳅只要在水塘、水库,甚至稻田都可以养殖,而刀鳅鱼因为对水质要求高,必须是要有活水才行,同时要确保水质好才能存活。
其次就是养殖的周期长,养殖难度大。像泥鳅的养殖技术目前已经十分成熟了,一般养殖几个月就能上市了。可是对刀鳅的养殖还是在摸索阶段,大部分人都没有这个技术,同时它的养殖周期也有点长,一般都要养殖2年左右才能售卖。而养殖周期长,就意味着养殖的成本高,风险也高。一旦养殖不当,就可能血本无归。
所以如果这些方面的难题没有解决,那就无法实现刀鳅的规模化养殖。其实吧,这些年刀鳅的价格年年上涨,就是因为其产量不高,目前基本很少人规模养殖它,市面上的刀鳅也是以野生为主,但是野生刀鳅又在不断减少,所以价格就在水涨船高。
记得一二十年前笔者家乡这边的一条河里面,就有不少刀鳅,去钓鱼的时候这种鱼咬钩非常狠,贪吃也很厉害,常常一条接一条的上钩。可如今已经难得钓到一条了,就算是钓到了也是很小的一条。
各位粉丝朋友,你们认识这种大号的泥鳅吗?在你的家乡它还多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