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手臂还粗的肇庆稻香虾你见过没

肇庆高要区白土镇罗有村稻虾共作生态种养示范基地,晚稻成熟、金黄飘香,稻下水中罗氏沼虾生猛;四会市罗源镇乌石岗村150亩撂荒地改造成为稻鱼共生试验田,已投入2.6万尾鱼苗,稻蛙种养项目亦同步推进中。

鱼跃稻花香,种粮于水上。当前,肇庆各县(市、区)积极盘活撂荒地的同时,陆续进行“渔稻共生”绿色种养新模式试点试验,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大大提升经济效益,不仅保障了粮食供给,还推动了渔业转型升级。


广宁县古水镇梨溪村稻鱼综合种养项目。广宁县供图


低洼撂荒地变渔稻试验田

今年以来,“渔稻模式”备受关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召开鱼塘种稻技术扩大试点工作现场会提出,率先在珠三角9市开展扩大试点工作,计划分两年在30万亩水面上增加10万亩水稻种植,在促进乡村振兴和渔业高质量发展中提供“广东方案”。

对肇庆而言,“渔稻模式”是撂荒地复耕复种的新方向。

梨溪村位于广宁县古水镇南面,年均降水量超过1200毫米,且地势低洼,导致稻田“年年种、年年淹”,种植效益比较差,大片耕地撂荒多年。

“产业强才能经济强,产业兴才能乡村富。”佛山市顺德区驻古水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陈金虎告诉记者,整治撂荒地首先要提振农民的信心,而信心则源于看得见、摸得着的稳定收益。

工作队与科技特派团队多次到梨溪村走访调研,探讨稻鱼综合种养项目可行性,发现,梨溪洲村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流经此处的溪水水质优良,适合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项目。与镇政府共同研究项目实施细节,流转整合洲村、坑口、桥头、下寨等村小组的撂荒地80亩,成立村集体合作社,打造稻鱼综合种养项目示范基地。

5月,投入资金53万元的梨溪村稻鱼综合种养基地开始建设,如今晚造水稻已经收成。陈金虎介绍,2023年4月,基地里的稻花鱼、田螺等水产可以出售,往后开始每年有收成,其中两造水稻收益4万元、稻香鱼、田螺合计30万元、轮作的辣椒也可卖到2万元,为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打下坚实基础。


在高要区白土镇罗有村“稻虾共作”生态种养示范基地,农户们忙着收割稻谷。高要区白土镇供图


品牌化生产,亩产值破万

“比手臂还粗的稻香虾要上市咯!”在高要区白土镇罗有村“稻虾共作”生态种养示范基地,当地摄影师强哥将农户捞起稻下罗氏沼虾的视频上传网络平台,为家乡“新名片”宣传带货。

对于稻虾共作,高要有着得天独厚的品牌优势。该区是全国最大的罗氏沼虾养殖基地,养殖罗氏沼虾9万多亩,年产罗氏沼虾3.5万吨,年总产值超30亿元,有着“中国罗氏虾之乡”的美称。

今年以来,佛山市高明区驻白土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与当地党委政府把传统水产养殖与稻谷种植有机结合。通过“党支部+合作社+科技”的模式,该镇推动罗有村党支部带头整合撂荒地,利用佛山市乡村振兴帮扶资金对农田进行水利、硬件提升,将225亩撂荒地进行集约流转。并对全镇罗氏虾养殖大户进行筛选,确定引入规模较大、经济实力较强、养殖经验丰富的伟铭养殖专业合作社参与项目。

对于当地人来说,“稻虾共作”还是个新鲜的概念。合作社负责人刚开始对生产经营信心不足,工作队联合镇农办组织其赴梅州市五华县调研。看到五华全县累计培育稻虾共作产业经营主体34个,建立基地34个,养殖面积达到2190亩,合作社负责人的心就定下来了。项目从3月开始筹备,分两期推进,现已完成一期40亩试验田的试验。


高要区白土镇产的稻香罗氏沼虾体型较大。高要区白土镇供图

“这是利用生物之间共生、相互促进、循环利用等生物学原理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绿色、生态种养方式。”基地负责人陈伟杰介绍,水稻吸收利用养虾产生的残饵、排泄物等有机物,净化水质和底质,同时为虾脱壳提供躲避场所。虾的排泄物可以作为天然肥料,虾的打洞、爬行等日常活动可以疏松土壤结构,改善土质。

对比单一模式,“稻虾共作”可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在复耕复种同时还提升了经济效益。工作队队长黄慧文算了一笔经济账,根据第一期试验结果,“稻虾共作”每年可产出两造水稻和虾,预计每年每亩罗氏沼虾产量300斤,水稻1000斤,每亩年产值可达12000元。


对标“中国田鱼村”,开发农文旅新场景

天气渐凉,四会罗源镇乌石岗村“稻鱼共生”示范基地里的晚稻已经成熟,工作人员把田里水位调低,让鱼苗“挪窝”游入环沟,待水退后农户开始收割稻谷。这是稻与鱼和谐共处的生动写照。


四会罗源镇乌石岗村“稻鱼共生”示范基地。

近年来,罗源镇引进四会市禾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租赁的方式盘活撂荒洼地300多亩,共同打造“稻鱼共生”示范项目,建设稻鱼综合种养基地,实行水稻种植与养鱼、养虾、养蛙综合种养,提高农业综合效益。项目分两期建设,目前一期约150亩已投资130万元,建设稻鱼综合种养基地,共投放鱼苗2.6万尾。

该镇还计划利用“稻鱼共生”示范项目,对标“中国田鱼村”浙江青田龙现村,开发农文旅新场景。

拥有“古文化、古村落、古建筑、古树群”等元素的罗源镇文旅资源丰富。在乌石岗村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连片的水稻田间,一条条休闲栈道贯穿其中,站在瞭望台上,怡然的田园风光、乡村特色房车露营基地与不远处的山景交相辉映,别有一番滋味。

禾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何伟盛介绍,根据规划,该项目将打造成集水稻种植、稻鱼混养、稻蛙混养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种植基地以外,还将以此为依托,发展露营、农庄、网红打卡点、水稻公园等乡村旅游综合项目,吸引更多的亲子家庭前来体验乡村游。

【南方+记者】施亮

【作者】 施亮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