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高温高湿季节生猪饲养管理应急方案
当前时值高温高湿季节,生猪容易产生热应激,导致采食量减少、饲料转化效率下降、生长速度及繁殖性能降低、疾病多发,甚至引发猪只死亡,严重影响生猪生产,给养殖企业(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是缓解热应激的有效手段。安徽省生猪体系总结提炼了高温高湿季节生猪饲养管理应急方案,以助推生猪生产平稳度夏。
一、预防养殖场断电
当前高温季节是一年的用电高峰期,电力系统负荷大。养殖企业(场)一方面应加强与供电部门沟通,确保持续优先供电;另外一方面应当加强猪场内电路、通风设备、供水设备等的检修,确保供水、供料、通风降温等设备正常运转。
二、切实做好猪舍防暑降温工作
1、适当降低饲养密度。猪舍向阳区域应做好遮阳工作,减少太阳辐射。
2、加强通风降温:用电风扇或排气扇加强猪舍内的气流速度;或采用风机湿帘降温系统,加大通风量,一般可降低室温5-8℃;种猪舍亦可考虑安装空调。
3、确保充足饮水:高温导致猪只饮水量增加,需经常检查饮水器出水情况。
4、水冷:须结合强通风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否则会造成高温高湿,适得其反。
(1)喷雾降温:适用于配种妊娠舍、生长育肥舍和公猪舍,每隔40分钟,喷水3-5分钟。
(2)滴水冷却:颈部滴水冷却适用于哺乳母猪,5-10滴/分钟。滴水冷却可使哺乳母猪采食量增加20%。
(3)冲水淋浴降温:适用于育肥猪舍、配种妊娠舍、公猪睾丸的局部降温,一天洗两次澡。严禁用冷水猛喷猪头。
三、优化饲料配方和饲喂方案
1、提高饲料能量水平:高温导致采食量下降,能量摄入不足。可提高饲料中优质油脂添加水平,一方面提高饲料能量浓度,另一方面提高适口性。
2、采用低蛋白饲料:蛋白质消化代谢过程中热增耗大,会加剧热应激。可按照2%-4%的幅度降低饲料中粗蛋白质水平,同时添加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等必需氨基酸,满足猪只对氨基酸的需求。
3、提高饲料中维生素添加量:维生素C、维生素E等多种维生素具有抗热应激作用。此外,热应激下猪对维生素的需要量提高,饲料中维生素易被高温破坏。因此,需加大饲料中维生素的添加水平。
4、关注电解质:高温易导致猪只体内电解质失衡,加剧热应激。可在饲料中添加0.2%-0.4%小苏打,平衡猪只体内电解质,降低热应激。
5、关注饲料霉变:高温会加速饲料霉变。一方面要在饲料中添加抗氧化剂、霉菌毒素脱除剂、防霉剂,另一方面要降低饲料存放时间,及时清理料槽。
6、调整饲喂方案:少喂勤添,特别是要抓住清晨和傍晚凉爽时间段,尽可能促进猪只采食量。亦可采用湿拌料进行饲喂(特别是哺乳母猪),可较大幅度提高采食量。
四、持续做好疫病综合防治
1、持续加强防控
(1)进猪前重点做好空栏消毒处理7天以上,对猪源按30%比例随机开展检测,确保阴性。
(2)运猪车不进场,并对其实施一级洗消(场外1公里左右,1:200稀释的过硫酸氢钾消杀20分钟)和二级洗消(离场距离500米左右,1:200稀释的过硫酸氢钾消杀20分钟)。仔猪转运至洗消彻底的中转平台(中转车),进入保育舍前进行三级洗消(保育舍门口,1:200稀释的过硫酸氢钾车消杀转运车)。
(3)人员进场必须淋浴更衣,衣物彻底消毒,不串舍,防止交叉污染。
(4)使用袋装料的,饲料进猪舍前在储存间熏蒸消毒,储藏3天后再用。使用散装料的,应选择无接触式输料方式,输入料塔。
(5)销售猪只时,应将猪只中转至1公里以外的中转卖猪平台,外来拉猪车和人员严禁进入生产区。
2、做好猪舍消毒工作以及卫生工作
高温高湿条件下,猪场的污物为细菌的繁殖提供了便利条件,因而需加强猪场的卫生工作。按照猪场具体情况,全面做好消毒杀菌工作。
3、按时巡圈检查及时隔离发病猪
要按时巡圈,掌握猪舍环境状况和猪群状态,对病猪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疫情蔓延扩散。
4、优化生猪常发疫病防控策略
做好口蹄疫、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病等疫病免疫工作,结合生产实际,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减少不必要的疫苗接种,降低接种频次,减少应激。
5、切实落实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
应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公布的《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选择焚烧法、高温法或深埋法等进行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以避免病原滋生、爆发重大疫情。
安徽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
2022年7月16日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