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地头的“胡萝卜大王”

记者 王瑞超 实习生 刘雨涵夏天,清晨六点天色便已大亮,潍坊青州大孙村村头大院儿内,几辆大卡车鱼贯而入、一字排开,几辆等候在侧的叉车见状开始“游动”,将早早清洗分装好的精品胡萝卜轻轻托入车厢。这便是胡萝卜种植大户刘亮明、刘义明兄弟俩每日工作的开端。卡车装货完毕,刘氏兄弟便把信息发给2000多公里外的广东、广西、云南等多个农贸市场,预告40个小时后将要到达的胡萝卜信息。此后,再将明日用车计划发给环亚冷藏物流等货运公司,“他们从运满满(满帮平台旗下App)上预订车辆,一般很快就搞定了。”同时,仓库里的工人们也在忙着清洗、分拣、包装,供应一天中陆续到达的车辆装车。忙碌的时候,刘氏兄弟常要和工人们加班到八九点,一天的工作才算结束。这些胡萝卜当中,有的来自两人种植的1000多亩地,有的是收购当地农户的。潍坊是闻名全国的“菜篮子”,全市蔬菜播种面积在300万亩以上,年产量1250万吨,全产业价值链突破千亿元规模。这其中,就有这“外来”俩兄弟用汗水换来的成果。兄弟俩的“成功史”上,既书写着个人奋斗,也有潍坊当地良好的自然、政策环境,数字货运平台满帮在胡萝卜高效、规模化运输上形成的助力。北菜南卖湖南兄弟白手起家刘氏兄弟老家位于湖南邵阳,两人最早在深圳电子厂打工,“一开始工资很低,一天7块钱。”兄弟俩肯吃苦、善钻研,几年后,月工资慢慢涨到了几千块,因为小时候过怕了穷日子,两人心底一直有着生意梦。彼时,舅舅在河南做胡萝卜收购赚了不少钱,兄弟俩干脆辞职北上,“学艺”完成后,到北方收购胡萝卜,卖到南方广东等地的市场。做了几年之后,兄弟俩发现,单纯靠收购胡萝卜,一年只能忙一季,剩下的时间白白浪费,于是萌生了自己种胡萝卜的想法。“几年下来对市场价格把握也有了一定经验,而且也攒了一些本钱,可以投资租地。”于是哥俩分别在相对熟悉的陕西、河北租了地,正式形成了“自产加收购,再自销”的模式。然而,做生意并非一帆风顺,哥哥刘亮明清晰记地得2014年遇到了“胡萝卜小年”,销售价格极低,亏了两三百万,而下一年的地租又要交了,“大家都不敢借钱给我,最后几个铁哥们贴补了一部分,我从银行贷了一部分。”靠着还钱的信念支撑自己的刘亮明,终于又迎来了“大年”。2015年,多地遭遇干旱,胡萝卜欠收,导致价格大涨,“发货价一斤到了3块钱”,凭借着陕冀两地气候差异、以及灵活的收购策略,兄弟俩“跑赢”了干旱,赚了不少钱。锚定潍坊随胡萝卜成熟季节迁徙亏损的风波给两人提了醒,“狡兔三窟,陕冀之外,再下一城!”拿出地图,两人的目光聚焦在了山东潍坊。这里地处北纬37度,气候条件优异,更重要的是当地深耕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区位优势显著,该地的化龙镇人称“中国胡萝卜第一镇”,2017年,兄弟两人在山东拿下第一块地。“来了之后很快就喜欢上了这里。这里人不排外,只要看到你踏实肯干就愿意和你交朋友;这里基础设施完善,农田自动化程度高,道路修得好,便于运输;气候加上种子选育,胡萝卜可以成熟两季。”另外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是,潍坊两季搭配陕冀一季,他们的胡萝卜形成了早、中、晚期格局,轮番成熟上市,保证货源充足。如今,兄弟俩在三地共拥有约6000亩地。兄弟两人心目中没有四季,只有随着胡萝卜成熟而迁徙的节奏。初夏,潍坊的胡萝卜出土了,5月、6月在这里忙发货;7月,气温稍低的陕西河北胡萝卜成熟了,他们又“寻味”而去;11月到12月,他们又回到潍坊收获当年的第二季。1月到4月就安心种田。像候鸟一样的他们,每年过年只回湖南老家一次。那是他们一年到头唯一的“栖息时刻”,妻儿环绕,嘘寒问暖。“脚步迈出家门,神经就一刻不放松,安排好当天,计划好第二天,时刻关注市场价格变化,通过经验预测行情,把握发货节奏。”如虎添翼满帮平台解决车源稳定性灵敏的商业嗅觉以及对成功的渴望,是刘氏兄弟发展的源动力;潍坊当地良好的政策环境及气候条件,给他们的事业提供了滋养。在他们的奋斗路上,还有一个重要的催化剂。刘氏兄弟租地自产的头几年,遇到了一个问题——车源不稳定。“配货站基本依靠他们自己圈子里的熟车,有时候难免供不应求。比如我今天要三辆车,可能配货站只能帮我找到两辆,那剩下的已经包装好的胡萝卜仓储就成了问题。或者本计划上午装车,车子下午才到,我的节奏就比较被动。”出于车源稳定性的顾虑,兄弟俩的生意规模一度原地踏步。2015年开始,他们逐渐感受到,车辆需求的匹配完成度越来越高,出现在仓库的“新面孔”司机越来越多,一打听才知道,大家都是从数字货运平台满帮旗下的“运满满”或者是“货车帮”上找的货。于是,才有了后来两人在地图上挥斥方遒的一幕。如今,仅潍坊基地一年就能发出超15000吨胡萝卜。为刘氏兄弟做物流服务之一的环亚冷藏物流负责人杜树雷介绍,他们还在为寿光等地多个蔬菜合作社提供找车服务,在自有车辆使用的基础上,他平均每天通过“运满满”找6辆车。“运满满不仅找车效率高,也使我拥有了扩大业务规模、轻资产运营的条件。”共振共赢“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朝夕相处的兄弟俩有没有矛盾?刘亮明说着没有矛盾,却话锋一转,“我们是竞争关系!”潍坊基地长长的冷库,中间用堆垛的包装材料一隔为二,哥哥用西边,弟弟用东边;哥哥开拓广东市场,弟弟开拓广西、云南市场,如今都已经分别做成了这三省的“胡萝卜老大”。这便是两人竞争的结果。两人竞争胡萝卜品质,个头均匀、圆头圆尾、表面光滑、口感脆甜的胡萝卜才是好萝卜;竞争客户关系,谁的服务做得好,谁开发的客户多;过年时,两人互相亮出“小账单”,竞争谁赚的多。你追我赶,同频共振,最后形成了共赢的格局。今年46岁的刘亮明,有个24岁的儿子,成年后就选择跟随父亲做胡萝卜生意。刘亮明送他学习农业技术,如今学有所成,独立管理陕西基地的胡萝卜种植,慢慢继承父亲衣钵。谈及未来打算,兄弟两个都说,要把胡萝卜事业干到老,为市场带去品质更好、口感更佳的胡萝卜。7月10日,兄弟俩又将踏上迁徙的路线,开启下一站征途。而潍坊,在用下一季成熟等待他们归巢。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