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饲养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奶牛饲养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_郝刚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蛋、奶等食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由此推进了我国畜牧业快速发展。奶牛养殖在我国畜牧业中占有重要位置,为了获得稳定、高产、优质的奶源,满足奶制品市场的需求,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奶牛养殖户对奶牛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越来越重视。同时,做好奶牛的养殖和发展,对我国居民膳食的改善、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1 奶牛饲养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1.1 养殖场设计存在问题
虽然当前我国奶牛养殖向着规模化的饲养模式推进,但是依然存在着很多小规模奶牛散养户。这些奶牛散养户很多使用破旧的房屋或者搭建简易牛棚来饲养奶牛,圈舍不仅光照、通风等存在很大问题,而且养牛场地没有科学的设计,不能给奶牛提供合理的运动场所,严重影响奶牛生产性能。同时,部分规模奶牛场没有根据饲养原则来对整个养殖区域进行划分,使得奶牛生活区和生产区配置不合理,不利于奶牛的饲养管理,并且没有对奶牛活动空间进行划分,让患有疾病的奶牛和健康奶牛生活在同一个空间,这极易导致疾病的传播。此外,很多养殖场没有对道路和管线进行科学设计,加大了饲料和牛奶回收的运输距离。
1.2 管理不科学
首先,奶牛生长环境较差。很多养殖场不注重圈舍的打扫和温湿度控制,没有做好圈舍的消毒换气工作,使得圈舍内有害微生物大量滋生繁殖,极大提高了奶牛的患病几率。其次,奶牛缺乏活动空间。对于圈养的奶牛,养殖人员没有给其提供宽阔、良好的运动空间,不能保证奶牛的活动量,影响奶牛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影响产奶量。最后,奶牛淘汰不及时。受市场奶牛价格的影响,有些养殖户不愿意淘汰受孕低、产奶少的奶牛,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产奶量和经济收益下降,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降低。
1.3 饲料提供不合理
在奶牛实际饲喂过程中,很多养殖户没有对奶牛进行科学饲喂,主要靠感觉进行饲料的增减。比如,在奶牛泌乳期,该阶段奶牛产奶量大,可适当增加精料,但是有养殖人员害怕奶牛营养摄取不足,将精料的饲喂量过度增加,最终可能导致奶牛患上代谢性疾病,影响奶牛健康及养殖场经济效益;在奶牛干奶期,养殖人员错误的认为奶牛不产奶不需要过多的营养物质,进而将精料的饲喂量大幅度减少,最终导致奶牛营养摄入不足,影响长势,对疾病抵抗力下降,患病率提高。
1.4 品种选择不当
奶牛的产奶量和奶品质与奶牛品种和个体息息相关,然而很多奶牛养殖人员对奶牛养殖没有科学的认知,在选择奶牛时非常看重奶牛的价格,往往忽视奶牛品种、健康状况、泌乳能力等,选择价格相对较低的奶牛。在引进后,奶牛的生殖能力、泌乳能力等不理想,甚至发生某些疾病,提高了养殖成本,降低了养殖场经济效益,得不偿失。
1.5 疾病防控不当
在奶牛饲养管理过程中,做好疾病的防治是非常关键的。然而,实际生产中,很多养殖户防病和检疫意识淡薄,从而导致奶牛频繁患病,比如奶牛腹泻、乳房炎、子宫炎等疾病。同时,很多养殖户发现奶牛有异常时,首先做的不是查找原因,而是滥用药物进行治疗,不对症治疗,极有可能对奶牛瘤胃微生物造成破坏,加重病情,影响奶牛健康。
2 奶牛饲养管理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做好养殖场规划
对于散养户来讲,在奶牛场选址时要遵循背风向阳、水源充足、地势高等原则,而且要科学设计,合理利用原有设施;对于规模场来讲,要合理规划生活区、生产区,生活区要注意场地的通风等;生产区要注意圈舍的分配、运动场的设计、粪便处理设施、光照时长等。
2.2 加强奶牛的管理
每日对圈舍进行卫生清洁,适时通风,做好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定期对圈舍进行彻底消毒,为奶牛提供一个干净、舒适的生产环境。同时,根据天气情况,将奶牛牵至运动场,保证奶牛每日有一定的运动量,促进其对饲料的消化吸收,提高奶牛的体质和免疫力。此外,适时对奶牛进行淘汰和补栏,如果奶牛出现泌乳量下降、发情迟缓、受胎率下降等问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淘汰处理,并及时选购奶牛进行补栏。
2.3 做好奶牛的饲养
首先,在奶牛的喂养上要做到定时、定量饲喂,定时挤奶,保证奶牛正常的生理和营养需求。其次,在饲料选择和配比上,要确保饲料中富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而且要根据奶牛不同生长阶段对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进行科学搭配,最大限度的保证奶牛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比如,奶牛产奶高峰期,应适当增加精料在饲料中的比例并加大饲喂量,一般饲料中精饲料的比例在 40%~60% ,任何时候都不应超过60% 。最后,在更换饲料时,要做好饲料的过渡,第1天可更换10% ,第2天可更换10%~20% ,一般在5天左右更换完毕,以防换料应激。
2.4 选择优良品种
在对奶牛品种进行选择时,首先要根据养殖场所处地区、养殖规模等进行奶牛品种的筛选;然后安排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对奶牛品种的纯度、体质情况、购牛场防疫情况等进行查验,最后确保奶牛品种纯正、机体健康、抵抗力强时可进行购买,这样才能保证养殖场顺利开展奶牛养殖生产活动,提高经济效益。
2.5 加强疾病防治
在奶牛饲养管理过程中,疾病主要包括由于管理疏忽或者饲喂不当造成的疾病和炎症疾病,因此在奶牛发生疾病后,首先要根据奶牛的管理情况、饲喂情况、发病情况等进行分析,然后根据疾病发生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比如奶牛腹泻,可能是因为饮用冰水引起,也有可能是采食难以消化的饲料引起,前者可通过给奶牛提供温水,调节其肠道功能来治疗;后者可对奶牛进行停止饲喂治疗,待其排空胃肠道食物后正常饲喂。
{{item.content}}